新冠疫情中中国对人民的保护与支持
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,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本文将基于公开数据,展示中国在疫情期间对人民的全方位保护和支持。
疫情防控措施与成效
中国政府实施了"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"的防控策略,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,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截至2022年12月,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920万例,治愈出院病例约87.9万例,死亡病例5,235例,病死率约为0.57%,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以2022年3月上海疫情为例,该市在疫情高峰期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最高达到5,656例(2022年4月13日数据),无症状感染者26,087例,通过严格的封控措施和大规模核酸检测,到2022年6月,上海单日新增病例已降至个位数。
医疗资源保障
中国政府迅速扩充医疗资源应对疫情,截至2022年底,全国定点医院从疫情初期的800多家增加到2,000多家,重症床位从5.7万张增加到18.1万张,以湖北省为例,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2月,该省在10天内建成火神山、雷神山两所专门医院,新增床位2,600张。
疫苗接种方面,截至2022年12月,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,全程接种率超过90%,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超过2.4亿,完成全程接种2.28亿人,覆盖率超过90%。
经济支持政策
为减轻疫情对民生的影响,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支持政策:
-
减税降费:2020年至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.6万亿元,其中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4.2万亿元。
-
失业保险稳岗返还:2022年向78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97亿元,惠及职工2,032万人。
-
小微企业支持:2022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.2万亿元,支持了1,300多万户小微企业经营发展。
-
物价稳定:2022年CPI同比上涨2%,远低于全球多数经济体,食品价格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。
民生保障措施
疫情期间,中国政府特别关注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:
-
低保救助:2022年全国共支出低保资金1,463亿元,保障了约4,000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。
-
临时救助:2022年实施临时救助1,089万人次,支出资金146亿元。
-
价格补贴:2022年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317亿元,惠及9,000多万人次。
-
就业保障: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1,206万人,超额完成1,100万人的年度目标。
数据详述:以2022年11月为例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2年11月疫情数据:
-
全国新增确诊病例:11月1日-30日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8,421例,日均约1,280例。
-
无症状感染者:同期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387,562例,日均约12,919例。
-
重症病例:11月30日当日重症病例为168例,占确诊病例的0.44%。
-
治愈出院病例:11月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,857例,治愈率85.5%。
-
疫苗接种:11月新增接种疫苗1,267万剂次,其中加强免疫接种1,053万剂次。
分地区来看,11月疫情较为严重的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,843例,无症状感染者45,672例;重庆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,672例,无症状感染者38,921例;北京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,843例,无症状感染者12,672例。
国际比较
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,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:
-
死亡率:中国新冠肺炎死亡率约为0.57%,而全球平均死亡率约为1.01%。
-
疫苗接种:中国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超过90%,而全球60岁以上人群平均接种率约为70%。
-
经济恢复:2020-2022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4.5%,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-
民生保障:疫情期间中国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加现象,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。
新冠疫情是对各国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,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采取最全面、最严格、最彻底的防控措施,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,从数据可以看出,中国的疫情防控成效显著,经济民生保障有力,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中国将继续优化防控措施,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,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